发布时间:2022-10-12
01. 美国流失石油话语权
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、教授宋国友表示,OPEC+减产对两类国家或地区会产生影响,一类是如俄罗斯、沙特阿拉伯、科威特等‘欧佩克+’成员国,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直接增加收入;第二类是石油进口国,这些国家不得不承担能源成本上涨的结果。特别是作为石油进口‘大户’的美国和欧洲多国都在面临高通胀的压力,因此OPEC+减产对这些国家的冲击会更大。”
值得注意的是,对于美国来说,除了能源进口成本上涨之外,沙特主导的OPEC+不顾拜登政府的多次警告,依然决定减产,这意味着美国正流失石油市场话语权。此次大幅减产量约等于全球供应的2%,这令拜登7月的沙特“求油”之行非常尴尬。
02. 国际油价或升至130美元
对于拜登政府呼吁的低油价,有分析认为其低油价目标并不单纯。一方面是美国中期选举将至,拜登也急需稳定物价以收获选票,另一方面则与对俄罗斯的打压有关。10月5日,美国全国公共广播评论称,石油产量的大幅削减可能有利于OPEC+的联合主席国俄罗斯,能源收入的增加对其至关重要。拜登政府期望的低油价可以降低俄罗斯的实力。
面对OPEC+的减产决定,10月6日,欧盟委员会官网宣称,欧盟已经批准了对俄罗斯的第八轮制裁,并发布了新一轮制裁措施的一系列方案,其中包括对俄石油产品实施价格上限。
03. 美国沙特关系陷入紧张
“这是一场彻底的灾难,将被美国视为敌对行动。”“美国将审查与沙特未来的关系。”针对OPEC+共同宣布的每天减产200万桶石油的决定,美国拜登政府频频威胁要进行报复。
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8日称,美国两党资深参议员还计划推动“反石油生产和出口垄断法案”(NOPEC),对OPEC施加压力。
对于美国的威胁,沙特显得十分冷静。当地时间7日,沙特外交大臣朱贝尔接受美国福克斯电视台采访时表示:“恕我直言,美国油价高企的原因是,美国炼油设施短缺已持续20多年。”他说,“美国已经几十年没有建新的炼油厂了。”朱贝尔强调,沙特没有将石油政治化。“石油不是武器。它不是战斗机,不是坦克,你不能用它射击,你不能用它做任何事。”他称,沙特只是把石油看作是一种商品,“我们把石油看作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有人声称沙特这样做(减产)是为了伤害美国,或以任何方式参与政治的想法,是绝对不正确的。”
英国《金融时报》称:约半个世纪前,由于美欧等西方国家在战争中对以色列的支持,阿拉伯国家决定组成石油生产国联盟走到全球政治舞台中心,并停止向西方国家供给石油,这导致第一次全球石油危机爆发。如今,正值全球通胀高企、消费者对能源价格和短缺日益焦虑之际,包括沙特和俄罗斯在内的石油出口国作出大幅减产决定,这标志着石油出口国同西方,尤其是美国之间“危险的决裂”。
报道称,对于长期以来通过“能源换安全”依赖美国提供军事支持的沙特来说,这凸显沙特新的自信:它能够摆脱美国的压力,采取符合自己商业和外交利益的行动。报道引述标普副总裁迪万的话称,此举发出明确的信号,沙特“选择这一(独立)道路的风险甚至比石油价格上涨更大”。阿联酋政治学者阿卜杜拉则称:“华盛顿显然还没有意识到出现了一个新的海湾,我们不再听命于华盛顿了。”